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展会活动
      分享到:

      大咖导览!“墨韵华光”呈现从岭南画派到当代水墨

        作者:梁瑛2024-04-17 08:00:37 来源:深圳商报
        大咖导览!墨韵华光呈现从岭南画派到当代水墨

        作为深圳美术馆(新馆)开馆系列展览的收官之作,正在深圳美术馆四楼展出的《墨韵华光——从岭南画派到当代水墨展》吸引到大量观众前往打卡。4月14日上午,展览策展人皮道坚、张艺带领30余位参展艺术家来到展厅,为深圳观众现场导览,艺术家们精彩的解读,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

        据了解,此次展览分成“革故鼎新”、“薪火相传”、“交流融合”、“墨韵华光”四部分,共展出52位现当代艺术家的106件/套作品,其中包括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的艺术家14人作品20件/套作品。

        呈现中国水墨由传统、现代到当代的转换

        广东美术的艺术之光来源于百年前岭南画派的诞生,来源于百年前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中国艺术革命的形成。“岭南画派”作为广东美术的根脉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绘画,但依然坚持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意境,博取诸家之长。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于美术一道,则兴于明代,盛于清朝,而清末民初,与京派、海派三足鼎立的岭南画派,更是和中国轰轰烈烈的革命史结合在一起,对今天的艺术影响尤为深刻。策展人皮道坚表示,此次展览聚焦大湾区,包括广东、香港、澳门的水墨艺术,与过去回顾现当代水墨的展览不同,这次展览在关注现当代水墨的时候,把时间线追溯到岭南派的缘起,从居巢居廉、二高一陈开启的“革故鼎新”之路讲起。

        展览梳理呈现了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中国水墨由传统、现代到当代转换的过程。皮道坚说,有一种说法认为,当代艺术是从西方引进的,事实上,中国文化的现当代转型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传统是一种批判的态度,认为传统只能束缚艺术的发展,不能让我们走向当代,走向世界。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本土艺术的传统文脉成为中国艺术界的关注热点,在这个过程中,水墨成为一个契机,对本土艺术的民族身份、传统文脉的关注是出现在所有艺术类型中的共同现象。

        “人们开始反思这个问题,后发国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延续自己的民族文化文脉,创造自己的现当代艺术,所以从9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实验水墨运动,这个运动联系了传统和当下,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开启了我们自己的当代水墨创造。”皮道坚表示,这个展览给了我一个机会,展示中国现当代艺术怎样从传统中走来,展览对观众的启示在于,从民族文脉中生长出来的当代艺术是最有活力的当代艺术,这样的当代艺术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开阔的未来。

        岭南艺术开现当代水墨风气之先

        走进展厅,香港艺术家吕寿琨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荷花》第一个映入眼帘,皮道坚表示,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中国水墨的现当代转换,香港和台湾走在了前面。当时台湾的刘国松和香港的吕寿琨首先提出了对传统中国画的革新,创造出极具特色的现代水墨艺术。受到港澳台地区的水墨实践活动影响,作为改革先锋的岭南地区,在整个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中,也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皮道坚说,岭南画派的核心精神就是“创新”。从早期提倡通过日本学习西方,第一次抛开传统的梅兰竹菊,画电线杆,画现代建筑,画传统水墨中没有的新生事物,把西洋的水彩手法、写实手法用到中国水墨中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实验水墨运动中,实验水墨艺术家的第一次集结,就在广州,这里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是改革的桥头堡。

        事实上,进入新世纪,伴随着知识界对于全球化的思考,人们开始考察欧洲和美国以外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同发展轨迹,反思是否有“另一种现代性”存在。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界和艺术界也在思考如何定义“当代性”,如何使众多有着优秀传统文脉的本土性文化诉求重新获得新的文化位置。

        这些年,无论是在国家体制内的展览,还是在民间先锋意识较鲜明的展览中,都不难发现一种对“中国传统文脉”或“当代中国精神”的论述与追求。与此相关的思考则是全球化的价值体系基准何在?以及,同一的经济全球化是否还为文化多元性保留着可能性?显而易见,在这样智识语境中,广东艺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基因非但不会阻碍本土艺术发展,反而能为多元化的艺术创新提供极为肥沃的土壤。

        在当代中国艺术的潮流中,广东美术展现出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观众可以通过《墨韵华光—从岭南画派到当代水墨展》,见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到文化的包容性与多元化。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292(s)   13 queries
        update: